说是轻车简从,但方正化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光是厂卫的人就有近百名个,除此之外,孝陵左卫和上直卫也都派出了人手。
一行人出了扬州,一路沿长江往东,去往通州方向。
转运使衙门虽是在扬州府,但盐场却是并不在这里。
沿江东去,当天下午,圣驾就来到了通州(南通州)。
“皇爷,今儿个时候已经不早了,要不先去通州府?”
方正化把手里的一件披风,披在朱由检的身上,低声问道。
朱由检站在甲板上,看着即使已经天色见黑,依旧忙碌的码头,轻声道:“今晚就先宿在船上,不要惊扰了地方。”
“这……”
方正化有些迟疑。
一旁的宋祖舜适时地开口道:“陛下,您乃万金之躯,住在船上的话,着实有些不合适。”
“如果您不愿惊扰地方的话,那也可以寻一间客栈。”
“这通州府商贸发达,城内有不少很是不错的客栈。”
朱由检闻言,微微颔首道:“那就这么办吧。”
“那臣这就命人去安排。”
宋祖舜躬身道。
朱由检却抬手拒绝了他,转头对方正化道:“让锦衣卫的人去办。”
“是,皇爷。”
方正化连看都没看宋祖舜,就出声应了下来。
宋祖舜也是瞬间就反应过来,登时脸色煞白。
“陛下,臣……臣僭越了,还请陛下恕罪。”
“卿也是无心之失,无妨。”
朱由检先是宽慰了对方一句,但紧接着又话锋一转。
“宋卿,身为三品大员,又代朝廷执掌两淮盐政,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当谨记于心才是。”
“臣谨遵圣训。”
宋祖舜对着朱由检离去的背影,深深的施了一礼。
半个时辰后,通州城内的一家客栈后院。
朱由检在布木布泰的伺候下,洗漱更衣后,坐在了堂内的首位。
“宋卿,这通州分司现在有多少座盐场?”
朱由检刚一坐下,就宋祖舜问道。
后者闻言,躬身道:“启奏陛下,这通州分司现有余西、余中、余东、丰利、马圹、掘港等共计十座盐场。”
朱由检微微颔首。
“朕知道了,明日再看看去哪座盐场,卿先去休息吧。”
“臣告退。”
经过下午那件事,宋祖舜也不敢再多问、多说,闻言,干脆利落的告退离开。
等其走后,朱由检又对方正化吩咐道:“将厂卫的人都撒出去,朕要看看这通州究竟是什么情况。”
“臣这就去办。”
方正化离开后,朱由检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转头对布木布泰道:“走,随朕去就寝。”
布木布泰的俏脸顿时就红了。
“陛下……”
……
第二天,金乌初升。
朱由检从床榻上爬起来,揉了揉自己的后腰,对依旧躺在那里的布木布泰道:“你也抓紧洗漱,稍后随朕去盐场看看。”
“是,陛下。”
用过早膳,朱由检一行人乘车出了通州,直奔金沙方向而去。
“陛下,金沙盐场是距离通州最近的一座盐场,朝廷在那里设有金沙场盐课司,每年可产盐一百五十万斤。”
宋祖舜坐在朱由检的下首,轻声为其解释道。
“宋卿来过?”
宋祖舜老脸一红。
“回陛下,臣上任以来,尚未巡视各地盐场和盐课司。”
朱由检倒也并未怪罪,而是对其问道:“那沈侍卿的事儿,你调查的如何了?”
听朱由检问起自己的前任,宋祖舜的神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陛下,关于沈侍卿之事,臣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只是此事涉及户部那边的账目,臣已经行文京城户部,只是对方尚未回文。”
朱由检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和朕说说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臣上任后,就立即着手清查两淮转运司的账目,但在清查的时候,发现有一笔很是奇怪的进项。”
“什么进项?”
“预提次年盐引加银。”
宋祖舜这句话说完,朱由检登时就有些懵了。
这句话每个字他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宋祖舜赶紧解释道:“陛下,这所谓的预提次年盐引加银,就是说那些盐商想要在次年提到足额的食盐, 即需要再前一年,向两淮转运司,预交一笔银子,即每引盐加价五钱白银。”
朱由检有些狐疑,转头对方正化问道:“你听说过这件事吗?”
方正化摇头道:“皇爷,臣从未听说过有此种说法。”
朱由检的目光重新落在宋祖舜的身上,后者苦笑道:“陛下,臣在淮安多年,也从未听说过,所以才行文户部,想看看户部是不是知道这笔收入。”
朱由检冷哼一声道:“哼!朕估计户部是大概率没有收到这笔银子。”
“这个……这个什么加银,收了多少?”
宋祖舜的脸色更加凝重起来。
“回陛下,据臣统计,自沈侍卿上任以来,拢共收了三年,两淮每年盐引数量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共收银大约在五十万两左右。”
“砰!”
“皇爷!”
“陛下!”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豁然起身。
只是这马车毕竟不是銮驾,直接撞到了车厢,方正化和布木布泰两人皆是大惊。
朱由检一摆手,阻止了想要上前查看的两人,目光盯着宋祖舜问道:“这件事你有没有问过两淮转运司的老人儿?”
“臣并未惊动他们。”
宋祖舜赶紧回道。
朱由检眼睛微眯,右手食指轻轻敲击车厢,半晌后对方正化道:“让厂卫的人协助宋卿,秘密调查此事,朕要看看,还有谁参与其中。”
“臣遵旨。”
宋祖舜偷偷看了眼朱由检,见其面色已经恢复过来,再次开口道:“陛下,除此之外,还有淮安转运司那边,盐仓里的食盐数目和账目对不上,少了大约一百二十万斤,三千大引,每引售价二十两(售价和出场价格不是一回事),即合银六万两,这大概就是当初沈侍卿不愿转移的原因。”
朱由检冷笑道:“他是想将少的这些盐,都推到倭寇身上。”
“臣以为应该是这样。”
朱由检轻轻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