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文学 > 其他小说 > 诡异事件记事簿 > 第4章 母亲的毛线篮第一节
第一节
李月华是个超市柜姐,这家超市20年前开业的时候她就从棉纺厂调了过来,因为表哥张自新自从20年前企业重组的时候从棉纺厂的副厂长调任了新组建的A市超市集团公司总经理,所以李月华母女都被安排进了超市。
李月华今年已经48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在所有进入超市工作的亲戚里面,是职位最低的,表妹是后勤部主任,表弟是采购部经理,表弟媳妇是财务部干事。。。。。。
但是李月华从来不羡慕嫉妒,因为母亲从小教导她和弟弟要懂得感恩。李月华的父亲是在她刚工作的那一年病逝的。母亲曾是棉纺厂的职工,因为父亲缠绵病榻多年,靠母亲一人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已经非常吃力,加上父亲的医药费,家庭负担相当沉重,全是靠亲戚们帮衬接济,李月华才读完了初中,她16岁那年初中毕业,父亲终于没熬过去。母亲哭的晕死过去好几次,虽然感受到母亲的悲痛,李月华和当时12岁的弟弟却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那一年,任职棉纺厂副厂长的表哥张自新帮李月华进了棉纺厂当了工人,并没有顶替母亲的工作名额,李月华全家为此一直心存感激,全家为了偿还这些年欠下的巨债,勒紧裤腰带过了整整6年才还完。这一年,弟弟考上了大学,李月华和母亲又勒紧裤腰带攒钱供弟弟上学。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李月华已经26岁, 别的女孩子在这个年纪早就结婚生子,但是她家的情况,使得多次相亲都无果,母亲和弟弟为此都非常愧疚,但李月华不觉得,一家人一起努力,能看见前方的希望,那就是最好的。而且,26岁也并不太大,弟弟也毕业了,还在京都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非常开心。
这时候的棉纺厂情况非常不好,生产线落后且经常损坏,以前还能有技术人员维修,最近两年连修都不修了,厂里一共12条生产线,只有3条还勉强运转,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库存和残次品无人处理。工人们每天来车间转一圈就在厂里找地方扎堆玩耍,厂领导十天半个月都不来厂里一次,在岗职工只要来打了考勤还能发工资,退休工人已经超过半年没有领到工资了,临时工三个月前就全部退了,欠着几个月工资。
李月华因为副厂长张自新的关系知道了棉纺厂早就开始在开会讨论谋出路的事,但是这种改革本就不是短期内就有成果的,包括后来体制调整构架重组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李月华母女俩便每天到厂里打了考勤就从西侧门出来在这里的早餐摊子上帮工,西侧门的门卫大爷当然也跟她家带点亲戚,不然上班时间哪能出来,西侧门这一溜的早餐摊子也不是外面随便谁都能摆的,不是某车间主任家小舅子,就是某科室科长家大姨。李月华和母亲在吴家早餐摊子帮工,都是自家亲戚生意,不对外说是帮工,别人也只当是自家人帮忙,这种也比在厂里闲出屁的那帮人好,所以后勤科和保卫科看见了也不会管,毕竟这一溜摊子上随便拎出来一个也是有个主任科长亲戚的,而后勤科长就姓吴。
李月华母女早上出厂给人帮工收摊以后就又从厂南门出来拐到南门的饭馆一条街给吴家餐馆帮工,这个活可以一直干到晚上,只是每天上下班时间母女俩都需要回厂里打考勤。
后勤吴科长是副厂长手下心腹,所以说李月华母女不但得了亲戚帮衬,连亲戚的好友也在帮着帮衬。可以说,在A市北边这块一亩三分地上,李月华家属于非常典型的当地大家族的最底层受庇护的内部成员,过的虽清贫,但也勤劳知恩。
日子虽然过的辛苦,但也踏实,就这样棉纺厂苟延残喘了两年终于迎来了重组,大刀阔斧的改革什么的,底层老百姓并不懂,高层人事变动更是底层老百姓接触不到的。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原棉纺厂好些厂领导被双规,而留下来的领导都进入了新建的各单位的核心管理岗位。
张自新便是留下来的其中一员,超市名字叫“百悦超市”,李月华进超市的时候被分配在零食柜区,一共四排货架,和她搭档的是吴彩霞,吴家餐馆的老板女儿,老熟人了。而母亲则是到了库房负责入库和出库的清点工作。
超市营业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而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是早班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半,晚班时间是下午两点半到晚上八点半,一个人上一个对班以后换班,也就是说今天李月华上晚班,明天就是早班,明天吴彩霞就上晚班和后天的早班,相当于上一天休一天,有事的话俩人可以自己商量换班。
主要工作是自己负责区域的货品入库、摆放、卫生打扫,通常货柜上不会摆放太多,柜上卖完了就去库房拉出来摆上,库房里要是也缺货就得通知供货商的理货员补货,哪种货品好卖得补货勤点,哪种货品卖不动就得退掉,哪种被客户投诉有问题得联系供货商解决,哪种被耗子啃了要通知供货商换走。如果自己柜区货物丢失,找不到责任人就得自己赔偿。

现在的零食品牌越来越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供货商的理货员使出了各种手段,来给柜姐打扫卫生,打着试吃的名义给柜姐送各种零食,就为了把自己的品牌摆到更显眼的位置。
李月华的婚姻大事就是在这些理货员的热心帮助下解决的。一个饼干厂家的销售干事,据说是因为不太善于经营所以被排挤到了这个小县城,被代理商的理货员拉来跟超市柜姐多次交流,也是通过跟李月华多次接触觉得彼此都还行就走到了一起,这段佳话在超市还成就了一番美谈。
夫妻俩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咬牙贷款买了一套二居室,离超市不远,离自家老房子也不远,不过因为丈夫的工作性质,需要到处跑产品销售,所以经常出差。母亲住在老房子里不愿意搬来同住,所幸离的并不远,也方便就近相互照顾。
李月华的弟弟大学毕业后去了京都,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留在了京都,结婚生子后,母亲请假去过一次,不过一周就回来了,母亲说亲家很好,家里条件好,孙子也有人带,自己也只请了一周的假,所以就放心回来上班了。
李月华结婚不久后也怀孕了,左右柜区的同事都很照顾她,直到预产期前一周才休假回去生孩子,这时母亲办理了退休,照顾李月华生产,李月华顺利生下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
母亲开始了正式的退休带外孙生活,于是李月华满月以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柜台不能长时间离人,所以母亲每天中午会带孩子来超市,李月华就到超市专门给客人准备的母婴室喂奶,所幸家里离超市不远,但是母亲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带孩子,比上班都辛苦,李月华很是愧疚,回家以后也更勤快,母女感情竟是比以前更好。
只是那常年不在家的丈夫实在有些糟心,母亲隐晦的提过让李月华多关心自己丈夫,李月华眼里只有儿子和母亲,也没放在心上。
儿子三岁了,丈夫这次回家说可以待三天,但是儿子并不给丈夫抱,甚至也不叫人,丈夫似乎有点生气。李月华便抱怨丈夫常年在外,怎么能怪儿子认生,为此两夫妻第一次吵架,这次丈夫也没在家待够三天,当时就气冲冲的离开了。
李月华这天上晚班,丈夫前脚走了,她后脚就跟没事人一般出门上班,孩子在小床上睡着,还打起了小呼噜,李月华跟母亲打了声招呼轻手轻脚的关门离开。
母亲叹了口气,拿起了篮子里织了一截的毛衣,戴上了老花镜,坐到了窗边织起毛衣,母亲一有点时间,就会织毛衣,大孙子的、弟弟的、弟媳妇的,织好就让李月华打包寄走,然后接着织,李月华的,最多的是外孙孙的,唯独没有女婿的,仿佛知道了什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