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人,你们易州这边目前有没有什么不好解决的大问题?”
听到了李秋主动相问,易州刺史宋佑当即是面色一喜。
“回大都督,要说这不好解决的麻烦事,还真就有一件。”
“我们易州这边的情况,大人您也有所了解。”
“刚刚遭受了突厥的战事,又奉您之前的命令,安插了近三千户的流民。”
“如今这朝廷下诏书,要建立义仓。”
“我们这仓库算是好容易建立起来了,可是根本就无粮可征啊!”
“下官区区小州的刺史,从五品小官,可没有张蕴古张大人这般的底气。”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易州义仓之内,征缴的粮食,还不足朝廷要求的十分之一。”
“这……”
听了他的话,李秋眉头微皱,“走,带我们去义仓那边看一看。”
随后,宋佑等易州官吏,引着李秋等人来到了这义仓之处。
里面果然只有一仓底的征粮,不是很多。
“大都督,不瞒您说。”
“就是这么些粮食,都是下官费尽了心力,才好容易征收上来的。”
“这易州的百姓,实在是难啊!”
“这距离朝廷规定的大考之期,也没几个月时间了。”
“到时候一旦朝廷的人下来了,还要请大人替我们美言上几句啊……”
听到了他的话,李秋不由得冷哼一声。
“哼,义仓?!征粮?!”
“传我的政令下去,幽州,易州,莫州、瀛州、沧州、棣州、妫州、蓟州、檀州、平州等州。”
“但凡我的封地上,我所督管的州县,取消所有义仓。”
“已经建立好的义仓,可以当做官仓使用。”
“已经征缴上来的粮食,按照征缴之记录,原封不动的发放回百姓的手中。”
“但凡有发现从中牟利,贪墨者,杀无赦!”
听到了李秋的政令,在场官员无比变色。
“大人!大都督!”
“这建立义仓之举,可是朝廷亲自下达的政令啊!”
“我们这边公然的反对,取消义仓,那可是抗旨的大罪啊!”
“这可是要杀头的!”
李秋神色自若,很是平静的看了他们一眼。
“咱们这十三州之地,人口稀少,作物产量低。”
“又饱受突厥战乱之苦。”
“百姓们生存都难,又哪来的粮食征缴义仓?”
“这件事,有我替你们做主,朝廷那边的斥责,也有我来替你们去扛。”
“你们这些父母官只需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把征收来的粮食,如数的送还回去。”
“切勿贪赃枉法,让百姓们寒了这颗心!”
听到了李秋的话后,宋佑等官员情绪激动,纷纷对着李秋深施一礼。
“请大人放心!”
“我等就是日夜不眠,也绝不会让那种欺凌百姓,贪污百姓口粮之事发生!”
“我等官员,也替这所有州县的百姓,拜谢大人了!”
在易州地界的巡视过程中,终于让李秋找到了一处理想的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的地方。
这里人迹稀少,是肥沃的黑土地,气候、温度、湿度,也都比幽州地界更适合一些。
这片地,大概有几十亩的样子。
就是种植密度稀少一些的话,也是足够种植这些种子的了。
唐朝贞观之时,人口总共才二百多万户,还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这时候的苏杭,蜀中地带,都是人口凋零,百姓缺乏教化,生产生活技术相当落后的。
可见地处更加偏僻的幽州地界,又是怎样一种情况。
同时,在公元六百多年的唐朝,距离后世,期间经历了几次寒冰期。
在当时,气候相对湿润,温暖。
尤其是长安,同气候方面同后世的西安,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
随后,李秋将王玄策和所有带过来的园丁工匠,以及二十多个侍卫留在了这里。
让他们负责,务必万无一失的,将这些种子种植下去。
同时,他也吩咐宋佑,征调一批身体健康的流民过来,听从调遣,辅助种植。
并且来这里干活,不算是徭役,李秋额外会发给他们银钱,以补助他们各家生活。
在古代,有徭役和兵役之分。
兵役,毋庸置疑,无须过多解释。
徭役,则是被官府抽调,免费的去做工,比如修路,修城等等。
以往,在百姓之中征调徭役,人们的心中都是不喜欢的,迫不得已的。
可是这一次听说是李秋将军,李秋王爷要征徭役去帮忙种植。
这些流民,以及易州的原有百姓们,都是纷纷抢着来。
而当他们听说,李秋大人吩咐了,这次不算徭役,会给你们工钱之后。
这些人都是一瞪双眼,我们这条命,都是人家李秋将军给的!
我们如今好容易得到机会去帮李秋大人出一份力,怎么能要李秋将军发放的银钱?!
要是我们拿了李秋将军的钱,那岂不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
在筹备完了这些之后,李秋就将这里交给了王玄策全权负责。
他如今已经十四岁,各方面的才能也已经凸显出来。
再加上他格外成熟、稳重的性格,让李秋颇为的满意和放心。
除此之外,在临走之前,李秋还将易州一共才七八百名的官兵抽调走了六百多,派去了幽州。
只给易州留下了一百人。
对于此,易州刺史宋佑是有些嘴苦的。
说着本就不多的官兵,如今只剩下了一百人。
一旦来了山匪,突厥散骑,他们就全然没有抵抗之力了。
李秋告诉他,有前面的幽州抵挡,突厥散骑渗透不到易州。
而这边的百姓民风淳朴,也没有什么山匪之流。
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集合数州兵力,先将幽州的边防大军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