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文学 > 穿越小说 > 戚家军演义 > 第七十二章 严嵩义子到
“倭寇所食,乃是抢劫我大明百姓的食物!南京城外,并不是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也不是高山大海,而是万亩良田、亿万百姓!我们关上城门,难道任凭倭寇劫掠屠戮城外的百姓而不顾吗?”

“张尚书的妙计,不是饿走倭寇,而是把南京城外的百姓推向火坑深渊!各位难道忘了庚戌之变吗?”

戚继光一句庚戌之变,在场所有人都傻眼了。现在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庚戌之变发生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刚过去了五年。

庚戌之变那么大的事情,朝野震惊、全国震动。现场这帮文武官员有哪个能忘记?

庚戌之变的时候,京师就是城门紧闭,任凭鞑靼军在京郊四处劫掠。抢劫粮食财物、侮辱妇女、屠杀百姓。

鞑靼撤兵之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事后追究,可是把当朝兵部尚书丁汝夔给杀了!南京要是再整出一回和庚戌之变类似的事件,张时彻这个南京兵部尚书会是个什么下场?

前车之鉴!血淋淋的事实才过去五年。并且,两次当事人的职务都一样,都是兵部尚书!皇帝杀丁尚书毫不犹豫,对他张尚书能网开一面吗?

全场安静了有五分钟,中间连个咳嗽的都没有。之前小声说话的也不说了,也没人离座进出了。现场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最后张时彻开口了。

“咳咳,戚继光讲的也有些道理。各位,哪位愿意率兵出城迎战倭寇?”

没人应声。张时彻把在场的武将挨个儿看了一遍。他看到谁,谁把头低下。不但没人主动请战,连个和他对视的都没有。张尚书没办法,只好亲自点名。头一个点到的就是陈都佥。

陈都佥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大人,卑职前日骑马的时候,不慎从马上摔下,伤了肋骨,现在用力喘气都疼。卑职倒是愿意领兵出战,但是以卑职的身体状态,只怕会有负大人的重托。”

他倒是找了个好理由。不过他确实挨过戚继光一顿揍,说有伤,倒也不完全是瞎话。

接下来,张时彻点到谁,谁都能找到各种理由推脱。这个闪了腰、那个岔了气,有的要照顾老人、有的是小妾生孩子。张时彻一连点了十几个,一个能去的都没有。

张时彻气急败坏,“诸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各位拿着朝廷的俸禄,如今强敌入侵,却推三阻四,都不愿领兵出战。陛下若是怪罪下来,我好不了,你们就能没事吗?”

还是没人出声。张时彻无奈的看着戚继光。那意思是,你看,不是我不派将出战,而是这帮人,他们谁都不敢去!

戚继光站起来了,“张大人,卑职戚继光,愿领兵出城迎敌!请尚书大人派给卑职一千精兵,戚继光保证全歼倭寇!”

“你?”张时彻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有些犹豫。

旁边的兵部侍郎陈洙一拍桌子,“戚继光,你少要哗众取宠!”

这话戚继光给说愣住了。没人敢出战,我请战,你说我哗众取宠?这是什么逻辑?

“陈大人,戚继光请战,何来哗众取众一说?”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阮鄂反问道。

当初在胡宗宪摆的接风宴上,浙江巡抚阮鄂和浙江海道副使谭纶与戚继光聊得最对脾气,这俩也是胡宗宪在官场上的盟友。

今天文武官员齐聚兵部衙门,他俩也来了,只是一直没讲话。直到这时候,阮鄂才开口给戚继光帮忙。

陈洙反驳他,戚继光虽然是都佥事,在登州也打过倭寇。但他现在负责的是屯田。率军迎战倭寇,有这么多带兵的将官不派,却派一个屯田的都佥事去。万一吃了败仗,朝廷追究起来,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浙江海道副使谭纶站出来力挺戚继光。谭伦说,戚继光在登州打过倭寇、在京师打过鞑靼,作战经验你们谁能比得过?不派他出战,你们谁去退倭寇?

谭纶、阮鄂,两个人支持戚继光。但是,以陈洙为首的其他人却一边倒的反对戚继光带兵。至于不用戚继光,用谁出战,这帮人却没主意。总之,就算没人出战,也不能让戚继光领兵!

张时彻装的左右为难。但他作为兵部尚书,却没有明确支持戚继光,就是和陈洙等人站在一边。

两帮人各持己见、互不想让,吵得不可开交。倭寇已经杀到了南京城外,这些高居庙堂、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们却还在内斗。

“奉旨下江南,督查沿海军务,工部右侍郎赵大人驾到!”忽然跑进来一名军官,站在兵部大堂的门口高喊了一声。

乱成一锅粥的兵部大堂瞬间安静了,紧接着众人纷纷起立,桌椅板凳叮铃咣当乱响。

戚继光有点儿迷糊。工部右侍郎,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张时彻可是兵部尚书,他怎么也慌慌张张的站起来了。尚书不是比侍郎大吗?再说,来人还是个右侍郎。这是怎么回事?

戚继光虽然也站起来了,却并没有跟着众人往门口去。浙江巡抚阮鄂悄悄凑过来,压低声音给他介绍:“赵文华,是严嵩义子,为人奸诈。你要小心!”

只说了这几个字,一大群官员就簇拥着一位走进了大厅。这人身穿锦袍、头戴乌纱,迈着四方步,趾高气扬的来到兵部大堂上。

高傲的眼神环视四周,从戚继光身上一扫而过。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到中间主位上,直接坐下了。

这位置刚才是兵部尚书张时彻坐的,现在被赵文华坐了。张时彻只好在旁边找位置坐到他左边、陈洙坐右边,俩人一左一右,成了赵文华的陪衬。

赵文华环视全场,问张时彻,兵部怎么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呢?

张时彻解释,倭寇杀到南京城外了,我们正在讨论应对之策。赵文华又问,讨论出怎么应对了吗?张时彻就把刚才的经过,大概讲了一遍。

赵文华听完变了脸色,“戚继光来浙江了?哪位是戚继光?”

人家点到自己的名字了,戚继光只好站起来,拱了拱手,“赵大人,在下便是戚继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