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说到可以吃席,宋天的眼睛顿时就亮了,作为今晚争吵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第一次开口说话:“奶奶,我去学做席面!”
李氏瞪了他一眼:“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
宋天不服气,“堂姐也是小孩。”
“你今晚也要跟我顶嘴是不是?你姐姐气我,你也要来气我?”李氏仍旧瞪着他。
“我没有顶嘴,我说的是事实嘛,”宋天辩解,在李氏凌厉的眼神威逼下停止辩解,瘪着嘴控诉,“奶奶你不讲理。”
“我不讲理?你再不滚出去,老子今晚上就让你们看下,什么叫做真正的不讲理!”李氏威胁着,作势要找木棍。
宋天才不怕,撒娇道:“我就要去学做席面嘛,等我学会了,天天做好吃的孝敬你们……”
宋英冷眼看着宋天去缠李氏,放心了,既然已经说动宋天,那不管李氏他们怎么想都没辙。
不过这个家,多待一瞬都闹心,她真的想直接抬脚走人,去祖屋将就一晚。
顾忌着李氏等人的颜面,忍住了。
这大冷的天,她要真去了祖屋,明儿李氏他们苛待孙女|侄女的消息就会传遍杏花村。
不对,还有来赵家吃席,因为距离远赶不回去的赵家亲戚们也会知晓。
丢脸丢到外人面前,她与李氏他们就真正撕破脸了。
宋英洗完脚,见李氏还没答应宋天,也不知道他们还需要多久,干脆自己进屋睡觉去了。
她一走,李氏便觉再坚持也没用,毕竟这事得需要宋英去张口,于是随口答应了宋天,也洗完脚进屋睡觉了。
她进屋时,宋英刚脱下外衣,李氏一眼看见她身上雪白的、没有任何补丁的细布中衣,不由目光一凝,“你这衣裳哪来的?”
宋英顿了下,“别人送的旧衣。”
李氏却不信,问道:“你这几月赚了多少钱?”
“不是说了,我在做学徒,连拜师礼都拿不出,哪来的钱。”
“你天天满嘴胡话,没钱你能给赵小翠买银镯子银耳环?能给她买那么好的衣裳?”
宋英很是无语,今晚到底还让不让人睡了,“都说了,是我和雁行她们凑的钱。”
丢下这一句,她直接躺下,将被子往头上一罩,然后任凭李氏怎么说,都装睡着了听不见。
自然又给李氏气得够呛。
翌日早上,宋英早早就起床去了赵家,因杏花村与三元村相距较远,迎亲队伍到的时候,应该已经快中午。
女方这边得招待男方的迎亲人员,赵家也有离得较远的亲戚,昨日太晚赶不回去,因而女方这边中午还有一次宴席。
宋英到的时候,二妮已经到了,正陪着赵小翠梳妆,两人都眼泪汪汪的,让给赵小翠梳妆的全福人很是无奈,“姑娘你快别哭了,你一哭新娘子也哭,这妆还怎么弄。”
二妮仰着头,努力忍住泪意,却怎么都忍不住,干脆道:“我先出去缓一缓。”
赵小翠却拉住了她,“别,再陪我一会儿。我们四个一起长大,最后一个死了,一个离了心,只剩下你和我了。
现在我出嫁了,再过一两年,你也要嫁出去,我们以后就没什么机会来往了。”
说着说着,赵小翠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串串往下砸。
“哎哟我的好姑娘,再哭下去,眼睛肿了就不好看了。”全福人无奈极了。
宋英看得眼眶有点酸涩,虽然她们爹不疼娘不爱,至少还有真挚的友情。
想到这里,因昨晚被李氏等人气得发堵的心好受了很多,她笑着打趣:“这个好办,小翠姐你到了三元村,在那里给二妮姐物色一个婆家,以后你俩还是一个村子,每天见八百面都成。”
本来还在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两人,一个若有所思,一个红了脸,瞪着宋英:“宋英你又瞎说。”
好在都不哭了,让全福人大大松了口气。
不一会儿,罗雁行等人也来了,围着赵小翠看完她的新娘装扮,直夸漂亮,是最美的新娘子。
然后罗雁行就把宋英拉到一边,悄悄地问:“昨晚怎么回事?跟你奶奶又吵架了?”
宋英默了默,“周婶说的?”
罗雁行点头,“来的路上遇见了周婶,她跟我娘说的。你不是买了猪肉回去孝敬你奶奶他们们,怎么还吵起来了?”
“他们想让我请我师父师叔们帮忙,在城里给宋天找一个做账房的学徒。”
“宋天能做账房?”罗雁行张大了嘴巴,“这不笑死人嘛,就他那吊儿郎当的样,谁敢放心让他管账呀?”
宋英耸耸肩:“可不是么,放个牛都能闯出那么大的祸,当了账房,不得让东家赔得底朝天呀。”
“你可千万要挺住,坚决不能答应帮忙。”
宋英点头:“放心,我有数,昨晚已经说服了宋天,他现在一心就想跟厨子学做席面。”
“这活倒是很适合他,反正他喜欢到处蹭宴席吃。”罗雁行不由对宋英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有法子,让宋天去对付你奶奶他们。”
宋英叹了口气,望了望周围,见没人留意她们,才道:“一会儿我得趁着我奶奶他们忙,赶紧溜,你记得帮我打掩护。”
罗雁行想了想,道:“吃完饭发嫁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着送去村口,你奶奶和二婶要帮忙,没空去,你混在迎亲的队伍里走。”
宋英想了想,这倒是个很好的主意,到时候大家都在看新郎,基本不会有人留意迎亲的人都有谁。
“你俩凑一堆说什么呢?”二妮突然过来,不等她们回答,又道:“昨晚小翠跟她娘说了,我们添的妆里还有林大哥,宋英要走的时候说一声,给林大哥与马大夫带些饭菜喜糖回去。”
宋英与罗雁行:“……”
这是习俗,没法推辞。
婚宴收了礼钱,对于没有时间来吃席的人,主家事后得送些婚宴的饭菜与喜糖。
杏花村这边的礼钱视关系远近,从二三十文到五六十文部等,即便是血缘很近的亲戚,也不敢1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