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俭,也是连连叹息。

说这一次,真的闹大了。

就李秋方才的这番气话,若是传到陛下那里。

指不定还会引来多大的责罚!

他也实在想不通,为何这件事会闹到如此的地步?

就在他们这边急匆匆的赶奔芙蓉园之后。

这件事自然也无比迅速的传到了李世民那里。

毕竟尚书右仆射,堂堂的大唐宰相因为同皇上赌气,直接甩袖不干,走人。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

搞不好还是要被写进起居录,史书中的大事件。

所以,底下这些人也就如实的报到了圣上那里。

毫无疑问,在听到了这一事后,李世民给气得是吹胡子瞪眼。

直接将手中的玉盏给摔了。

也就在此刻,同样是刚刚听到了消息的长孙无忌。

是恰到好处的赶到了这里。

然后就使眼色,让在场的太监,闲杂人等都退了出去。

而后就相劝起来。

“陛下,还请息怒。”

“免得气伤龙体。”

这时候,李世民是气得一甩袍袖。

“这个混账,孽子!”

“我看他是越来越不听管教了!”

“他以为这尚书右仆射,大唐的宰相,是朕求着他去做的不成?”

“难道离了他,朕这大唐还不转了?!”

听着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急忙劝慰说道:

“陛下是圣明的君主,咱们这大唐又是人才济济。”

“遍地是忠臣,能臣。”

“就算是没有任何一位臣子,也不会有什么。”

“您看这玄龄,自打太原起兵时起,就一直跟随在陛下身旁。”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也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尤其是在陛下您登基以后,玄龄更是将这大唐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有时候看见玄龄劳累如此,连臣都是于心不忍。”

“但就是革去了他的宰相之职,这大唐不也是依旧如常吗?”

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话,也算是成功的转移了李世民的注意力。

“呵。”

“听起来,你这也是替那房玄龄打抱不平,跟李秋一样,说起朕的不是了?!”

长孙无忌这时候笑笑,“陛下,臣又怎敢如此?”

“只不过,在玄龄这件事上,臣是真的觉得。”

“陛下这番处置,实在是有失偏颇。”

“造成的影响,也实在是太大。”

听到此,李世民是没好气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随之将桌案上的一份早就写好的旨意丢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

长孙无忌随之接过来观瞧,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声,苦笑了起来。

“封玄龄做司空?”

“难道陛下今天如此做,竟是为了此事?”

(司徒、司空,等同于三公,位居一品大员。

权柄,象征意义,也远在正二品的尚书左仆射之上。)

这时候,李世民余怒未消的深呼吸一口气。

“之前魏征和李秋都因为王珪,向朕来求情。”

“不过都被朕给回绝了。”

“起初时,朕以为这王珪,也不过是刚刚外放出去半年之久。”

“就如此急切的想要回来,实在是过于矫情了。”

“但事实,却远非朕所想的那般。”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王珪也已经年迈多病。”

“能够再在朕身边多久,也是不可知。”

“所以朕就想着,腾出一个宰相位置来,交由王珪。”

“同时也是对玄龄多年来的功劳,这份情谊,有一个说法。”

“可现如今倒好,李秋这个混账东西直接坐实了朕的恶名!”

“简直是可恶!”

“将来这件事若是记载到史书当中,后世的那些人又该怎样去看朕?”

“是不是要骂朕昏庸,竟然连房谋杜断,拥有着赫赫功劳的房玄龄都容不得了?!”

听到此,长孙无忌也是无语的轻叹口气。

“陛下,当年您在带兵打仗之时。”

“就总是善用奇谋。”

“让敌军将领永远都猜不出陛下的打算。”

“现如今,陛下倒是把这兵略放在了朝堂之上。”

“不要说李秋,就是臣跟随在陛下身边这么多年。”

“也是同样觉得陛下所做甚为不解。”

“不也一样是没能猜出陛下的最终心意?”

“要不就由臣,前去芙蓉园,斥责李秋一通。”

“叫他亲自过来给陛下您赔罪?”

听到此,李世民生气的一摆手。

“呵,既然这小子几次三番的看不上这右仆射之位。”

“这次干脆就随了他的意,干脆就免了他的职!”

“也省得因为他,闹得朕这朝堂之上,鸡犬不宁!”

听到此,长孙无忌的心中不由得一紧。

这尚书右仆射之位,在李秋自己觉得,是无关紧要。

就算是不做,也是难得清闲。

可是在已经知晓了他的身份,并且已经暗中在帮着李秋发力。

助他成就将来大业的长孙无忌和武士彟心中。

这宰相之位可是重中之重的。

就是当年的李世民,在做秦王之时。

不也是身为天策上将,手握兵权的同时,还兼任的中书令的重要位置?

这也是将来,李世民能顺利登基,稳定朝局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陛下,您当初让李秋来做这右仆射。”

“不也是想着磨炼一下他身上的锐气。”

“让他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尽快的融入到这朝堂中来。”

“这几年来,李秋做事倒也勤勉,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